英国人的教育旅行传统历史悠久 游历增长文化底蕴
英国人对教育旅行的热衷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甚至罗马不列颠时代。近代初期,牛津学者首开赴欧陆寻求新知识的先河。此后,派遣贵族青年前往欧陆学习、游历,逐渐成为训练宫廷精英熟悉国际事务和世界文化的方式。16、17世纪,前往欧陆游历并到各文化、教育中心体验、学习,日益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成为他们掌握近代语言和历史、学习体育技能、熟悉社交礼仪的重要方式,被看作是上层青年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7世纪中后期,理查德拉塞尔斯提出的“大旅行”观念,逐渐为英国人接受和践履,成为英国教育旅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罗马不列颠时代,英国人便因精神、文化或教育方面的需求而前往欧陆,特别是罗马。在中世纪,除因外交、军事和商业等进行的旅行外,英国人还以朝圣者、骑士及学者的身份前往欧陆。英国人喜爱旅行的传统如此深厚,以致当时的一名编年史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散布于世界各地,旅行成为他们的一种文化。”朝圣是为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旅行,英国人很早就对朝圣充满热情。在基督教教义感召下,无数信徒相继踏上“朝圣之路”,开始了他们的天路历程。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一书中,乔叟就曾对他们进行过栩栩如生的描绘。诚如某位学者所说,将朝圣看作教育旅行或许有点牵强,但它的确发挥了教育的功效:既满足了朝圣者谋求精神升华的需要,又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对外界的了解。骑士为获取实战经验而进行的旅行,是中世纪教育旅行的又一种形式。在中世纪,教育的目标之一便是培养骑士。骑士用以报效封建领主和国王的是军事技能,比武大会则是军事技能理想的训练和测试场所。当时,英国权力当局经常禁止境内举行比武大会,为获得实战经验,骑士就必须前往法国。后来,比武大会失去了严肃打斗的色彩,变成一种消遣,但它们却让贵族有机会以此为借口到国外旅行,去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
学者和学生为学术造诣而进行的欧陆之旅,是中世纪教育旅行的主要形式。在中世纪中、后期,学者和学生也加入朝圣者、骑士的行列。12至14世纪,企图在教会或政府谋职的人主要前往巴黎和博诺尼亚大学学习。当时,巴黎大学以传授文科诸艺和神学而闻名,博诺尼亚大学则是教会法和民法研究的中心。希望获取医学学位的年轻人通常前往萨勒诺,那里有首屈一指的医学校。除了法国和意大利,他们还前往西班牙,去寻求阿拉伯学问。前往欧陆学习的英国人成为了中世纪知识网络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迁徙、流动也成为英伦诸岛与欧陆文化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
近代之初,欧洲人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知识结构逐渐遭到淘汰,源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渐受青睐。在英国,人文主义的主要进展是通过牛津学子的意大利之旅实现的。15世纪中后期至16世纪前期,威廉格雷、林纳克、汤斯托等人先后前往意大利,去寻求人文主义新学问。他们游历、学习不仅是为了在学问方面有所成就,更是为了“研究周围的世界,更好地服务于君主和国家”。这些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知识精英成为近代教育旅行的先行者,他们所树立的榜样,则推动着教育旅行观念的发展。
在人文主义传入英国之际,以君主为中心的宫廷,更多地成为政治生活的中心,而贵族也日渐沦为附庸。担任顾问、使节、行政官员、地方法官或省区官员等职位,逐渐成为贵族或绅士的公共职责。为了能胜任各种职位,就需要接受文化教育。于是,贵族的教育日益发生变化,从着眼于服军役,转变为以履行公职为宗旨。语言、历史、修辞、算术、地理、哲学及古典学术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此外,胸怀抱负的绅士还需要在谈吐艺术、音乐、击剑、跳舞、马术等方面展示出相当的能力。然而,这些是英国教育尚无法完全提供的。于是,欧陆成为获取宫廷社交技能的主要场所,而赴欧旅行则成为贵族、士绅的一种选择。
16、17世纪,早婚(13、14岁)在贵族中仍有一定的市场。不过,贵族们已经认识到,过早圆房不仅对男女双方的健康有害无益,也不利于家族血脉的延续。为了降低危害,一般的做法是让年轻的夫妻先举行婚礼并象征性地圆房,然后便长期分居。打发新婚男子外出旅行是实现分居的有效办法。于是,不少贵族青年尚在新婚燕尔之际,就被家人打发到欧洲大陆,去进行为期一年或更长时间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旅行的教育功效稳固地确立起来,成为学习语言、促进个人发展和完善、体验外部世界进而成为“完全意义的绅士”的一种途径。
1670年,英国天主教神甫拉塞尔斯的《意大利之旅》在巴黎出版。在书中,拉塞尔斯杜撰“大旅行”一词,以指称为教育而进行的旅行,并系统阐述了其功能和价值。在拉氏及其他学者的宣传下,“大旅行”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成为时人称作“幼熊”的青年人教育的顶点和“成年礼”。18世纪,富有的士绅子弟通常会到欧陆旅行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通常,他们会在一名私人教师和数名仆从的陪同下,学习语言,研究艺术,探幽访胜,享受自身地位所提供的闲暇。
作为一种传统和习俗,教育旅行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个人来讲,尽管确实有不少纨绔子弟借“教育”之名,在欧陆酗酒、寻花问柳,但对更多的青年人,特别是像哈维、波义耳、吉本等人来说,教育旅行则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得以接触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接触欧陆贵族和上流社会,欣赏到特定的艺术品,聆听到高雅的音乐,并从中获得养料和灵感。就整个社会而言,英国人在文学、艺术、科学、建筑等众多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或多或少都受益于他们在欧陆的体验。总之,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既让践行者增加了见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推动了欧洲思想、制度和文化的传播扩散。在这个进程中,英国逐渐丢掉了岛国特性,变得更加开放。(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付有强
相关文章
- 重囗味字母圈 - 重囗味字母圈下载手机版V9(创业板虚拟数字人概念股票有哪些(创业板虚拟数字人概念股票名单))
- 香港正版二四六资料大全V(202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写作题答案 用积极态度让旧事物焕发生机)
- 文化赋能让餐厅富有灵魂(闽南话:中华文化的语言“活化石”)
- 信江文化沙龙首秀!以“大文化观”点亮上饶(李红:我的“流氓前夫”余秋雨没人比我更想揭露这个“伪君子”)
- 理发匠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_古代欧洲剃头历史(走文化之路:探索创意职业的无限可能)
-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文化属性? ,广东祠堂精美典雅的石雕浮雕墙欣赏
- 格兰云天·阅酒店吉安泰和店正式开业 ,2024海口楼迅:锦绣佳园售楼处电话锦绣佳园营销中心电话价格详情在售户型周边配套
- 【黉宫圣殿】河南大学校园建筑与传统文化(三)——铁塔、城墙、贡院碑 ,有一根又黑又硬的蘑菇头
- 2024 香港优才计划:51 项人才清单详解掌握香港紧缺人才机遇 ,武术文化传承的意义
- 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馆陶县举办2024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科普成语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