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化

网络世界的“新文化运动”

admin2024-04-16文化264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经过了十多年发展的互联网早已今非昔比。有数据显示,2008年奥运会期间,有46.7%的人通过电视收看奥运报道的相关信息,而有43.8%的人则是通过互联网。互联网实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经过了十多年发展的互联网早已今非昔比。有数据显示,2008年奥运会期间,有46.7%的人通过电视收看奥运报道的相关信息,而有43.8%的人则是通过互联网。互联网实际上已经从“新媒体”逐渐走向了主流媒体的地位。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有庞大的网民数量来支撑。

  今天,人们习惯了通过网络来获取新闻、传递信息,因此有人将互联网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整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又发挥了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富媒体、互动性、海量信息等优势,因此,互联网一诞生,就以传统媒体的颠覆者形象出现。网络将话语权从精英手里还给了普罗大众,宪法承认的“”在网络世界里更有可能成为现实。“草根”一词诞生了,腾讯QQ则成为了草根们最初的精神家园。

网络世界的“新文化运动”

  网络中最不可战胜的就是文化。它会随着用户的增长、网络覆盖面积的扩大而渐渐渗透进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文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蔚为大观,“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已经召开了六届。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新兴文化空间。在线交易、网上书店、网上点播、在线电子商务这些曾经的新鲜事物现在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上网所做的事情。

  一个新生事物在社会上的广泛使用是因为它满足了大部分人共同的某种需求。而一个事物能够刮起一阵时尚风暴,除了满足需求之外,一定是契合了当时大多数人的社会心理。QQ文化以及关于虚拟世界的诱惑从网络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热点话题被反复提及,喜欢QQ的、憎恶QQ的、不满或者鄙视QQ的,不管是对QQ持什么态度的人,支持其论点的论据都不再新鲜。但是,在人们对QQ现象讨论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无法否认的是,QQ在当年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排头兵和桥头堡,可以说是整个互联网世界网络文化一个重要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网络文化的产生以及源源不断释放魅力的两个重要基础在于——话语权的分散和互动交流的实现。马化腾曾说:“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天天活在网上,潜在网中,每个网民都希望借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共鸣,并找到积极回应的人,找到一种在人群中被回应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而蓬勃的力量。”表达的机会、被人回应的可能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话语权。QQ的诞生,为普通人在现实生活里的话语权增添了一个实现途径。

  只要下载一个QQ客户端,每个人都有了说话的工具;只要添加一位好友,每个人又都有了沟通的对象。你不仅可以跟一个人交流,还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发到群里,贴到QQ空间里。如果足够精彩,还会被腾讯的博客编辑“相中”,推荐到门户首页上让更多人看到。然后,你会得到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的回应。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石柱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历史,对“我是谁”的追问也成为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之一。

  在现实世界里,“我是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尤其是他的姓氏。而姓氏往往是不能改变的,一般跟随自己的“父亲”,体现对亲属关系、权威力量的一种依附,是这个人的社会关系在他出生时就打下的烙印,是从出生到死亡伴随一生的社会标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选择”的。

  在QQ上却不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把自己命名为一种动物、一种食品、一种情绪,或者随便其他什么;可以使用中国字、外国字、随便几国文字的组合,甚至可以是“火星文”。至于到底给自己起个什么昵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能叫的。而且不喜欢了,心情变了,也可以随时给自己换个新的名字。人们给自己选择的昵称,是自我形象组织建构的一个元素。当然,在QQ的世界里,建构自我形象的元素还有很多,酷酷的头像、个性签名、魔法表情等等同样不可或缺。

  QQ群的出现可以算做近几年网络文化迅猛发展的又一个典型代表。每一个QQ用户基本都是好几个群的成员,不仅有以班级、部门、单位等现实的社会关系为依托所建立的群,还有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的陌生人所建设的群。

  这是一个QQ群用户对自己群生活的描述:“我们车友群的成员一起侃车,一起郊游,一起团购,通过群及时互相问候。在密集的户外活动中大家携家带口犹如一个大家庭,通过彼此家庭的和谐和亲情感染彼此,自觉地遵守着群的秩序。在聚会中大家为自己的团队自豪,并为团队的发展出谋献策,我们曾激情澎湃地为奥运加油,曾为我们的志愿者远赴灾区牵肠挂肚,在每次活动组织上,无论是谁牵头组织都是之前有方案,之后有总结。这些活动中的照片和文字记录无不是我们团队建设的成果沉淀。我们有自己的团队标识、活动车贴、统一编号等,这些辅以表面的形式更加增强我们团队的影响力,真的值得称道。

  “再者,我的一些老友群还是为我们老友之间的友情凝聚起到了功效,老友年龄相仿,工作、家庭环境相仿,大家通过群组织经常家庭聚会,或驱车户外,看着小孩子开心玩耍,老友聚会吹牛也是相当有意义的,调节了工作、生活的压力。

  “一定要感谢的是我加入了一个同我孩子出生日期同月的一个群,爸爸妈妈们来自全国各地,相互真诚地交流育儿心得,遇到困难直接问答,群友肯定是鼎力相助。”

  成千上万真实的人活在虚拟的QQ群里,像这位用户一样有着良好QQ群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人在群里吵架、谩骂,或者带着一些不纯洁的动机,让一些群变得乌烟瘴气。但虚拟世界本来就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和体现,一个QQ群会形成怎样的风气,与拥有什么样的群成员有着直接的关系,QQ群只是一个平台。

  在QQ、QQ群上,博客和论坛上,每天都有很多的用户自发组织起来关注公益、关注环保、关注,这是一种热情而蓬勃的萌芽力量,我们每天都在关注并且重视着这种变化:互联网其实也把美好人性的释放、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紧紧“互联”。

  8.“昨天,JJ(姐姐)带着她的青蛙(不帅气)BF(男朋友)来我家,他不断向我PMP(拍马屁),一会儿说教我做烘焙鸡(个人主页),一会儿说要给我介绍一个美眉(妹妹)做GF(女朋友)。哼,就凭我这样的摔锅(帅哥),什么样的PLMM(漂亮妹妹)找不到?用得着他替我找?线(气死我了)……”

  以上这些看起来像中文,但却有着独特神韵的语言不是哪个组织的“黑话”,而是QQ用户在聊天时常常使用的语言。如果再早上10年,所有人看到这种说话方式一定都会抓狂,以为自己来到了别的星球。但是在QQ用户及广大网民日复一日不遗余力地推广下,现在这些古怪的词语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网络世界里的“普通话”。这种语言最早出现在QQ聊天、论坛回帖中,又在QQ聊天室被“发扬光大”,因此这种网络语言形式又被称为“QQ式语言”。

  要想在网络语言的考试中拿到高分,除了熟悉网络语言的规律,有“语感”,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一个人在哪个QQ群上看到下面一道网络语言“自测题”,那么,想象力就是答题关键了。

  答案:上图表示的是4×50米游泳男子接力比赛。图中g代表男性(gg),m代表女性(mm);上下两侧是观看比赛的男男女女,左右两边和中间的g是参加比赛的男选手,“~”代表水波,“……”代表游泳者打出的浪花。

  在互联网文化的壮美图景中,网络语言以百变的面貌、广泛的认知度成为其中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而每一个网民则是最重要的“造词工人”和传播中介。QQ用户是网络语言积极的创造者,他们活泼幽默、感情丰富,在聊天时发挥想象,群策群力,直接创造出一大批流行词汇。网络文化本质上鼓励、提倡个性化,其一切文化创造或欣赏活动都是以“个人”的名义进行的,它强调“我”的个体的价值,“我”与众不同。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具有同样的特征。Q言Q语的诞生,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人们聊QQ时简化输入和丰富表达手段的需要,他们在自己创造的语言中调侃、幽默,体现和炫耀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

  这些词汇渐渐走出了聊天室、走出了论坛,而是向网络世界之外的领域延展,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语汇中,冲击既有的语言词汇体系。从传统语言学的眼光来看,它们大多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比如大量使用缩略语、谐音词、表情符号、在汉语词后面加上了英语时态形式,如“愤怒ing”、“期待ing”,还有很多错别字,而且错得非常可爱……所有这些让一些不经常上网又无法进入年轻一代的语言体系的语言学家们大为惶恐,他们害怕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命”,因此带头掀起一场学术圈中的大讨论,跳出来大声呼吁要“保持语言的纯洁”,而QQ作为网络语言的大本营则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语言的发展方向不是由几个语言学家就能随意左右的,借用一句流行语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当上网人数激增,QQ注册用户数向一个个新的数量级迈进时,网络语言势不可挡,其生命力也就越来越顽强。今天看来,当时语言学界的那些讨论已经变得没有意义,在网络语言的强大攻势下,语言学家们乖乖“缴械”,再古板的语言学家看到“88”、“美眉”、“伊妹儿”、“菜鸟”、“恐龙”、“偶”、“稀饭”恐怕也知道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也被主流语言所接受。举个典型的例子,“版主”一词已经被收录到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网络词汇“沙发”、“灌水”也为原有词汇增加某些义项。

  最近网络上最红的汉字莫过于“囧”。“囧”,读作“jiong”,与“冏”字通用,意为炯、光明。因为“囧”字的形象像一张人脸:里面的“八”字是眉眼,“口”是嘴巴,所以,“囧”字便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即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QQ用户大展拳脚把这个字改造成了各种各样的QQ表情广为传播,各大论坛上也“囧”字如潮。一个汉字的旧瓶装新酒引发了众人在QQ群上的热烈讨论:是对中华汉字的恶搞,还是与时俱进赋予汉字新的时代意义?

  其实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民在网络聊天时不断创造出新的词语、新的表达方式,张扬个性、释放对主流判断标准的反叛心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创意所做的贡献,进一步巩固着网络语言的胜利果实。

  QQ是网络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它让网民在网络世界里充分享受自由、发挥想象。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经过了十多年发展的互联网早已今非昔比。有数据显示,2008年奥运会期间,有46.7%的人通过电视收看奥运报道的相关信息,而有43.8%的人则是通过互联网。互联网实际上已经从“新媒体”逐渐走向了主流媒体的地位。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有庞大的网民数量来支撑。

  今天,人们习惯了通过网络来获取新闻、传递信息,因此有人将互联网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整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又发挥了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富媒体、互动性、海量信息等优势,因此,互联网一诞生,就以传统媒体的颠覆者形象出现。网络将话语权从精英手里还给了普罗大众,宪法承认的“”在网络世界里更有可能成为现实。“草根”一词诞生了,腾讯QQ则成为了草根们最初的精神家园。

  网络中最不可战胜的就是文化。它会随着用户的增长、网络覆盖面积的扩大而渐渐渗透进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文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蔚为大观,“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已经召开了六届。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新兴文化空间。在线交易、网上书店、网上点播、在线电子商务这些曾经的新鲜事物现在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上网所做的事情。

  一个新生事物在社会上的广泛使用是因为它满足了大部分人共同的某种需求。而一个事物能够刮起一阵时尚风暴,除了满足需求之外,一定是契合了当时大多数人的社会心理。QQ文化以及关于虚拟世界的诱惑从网络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热点话题被反复提及,喜欢QQ的、憎恶QQ的、不满或者鄙视QQ的,不管是对QQ持什么态度的人,支持其论点的论据都不再新鲜。但是,在人们对QQ现象讨论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无法否认的是,QQ在当年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排头兵和桥头堡,可以说是整个互联网世界网络文化一个重要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网络文化的产生以及源源不断释放魅力的两个重要基础在于——话语权的分散和互动交流的实现。马化腾曾说:“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天天活在网上,潜在网中,每个网民都希望借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共鸣,并找到积极回应的人,找到一种在人群中被回应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而蓬勃的力量。”表达的机会、被人回应的可能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话语权。QQ的诞生,为普通人在现实生活里的话语权增添了一个实现途径。

  只要下载一个QQ客户端,每个人都有了说话的工具;只要添加一位好友,每个人又都有了沟通的对象。你不仅可以跟一个人交流,还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发到群里,贴到QQ空间里。如果足够精彩,还会被腾讯的博客编辑“相中”,推荐到门户首页上让更多人看到。然后,你会得到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的回应。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石柱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历史,对“我是谁”的追问也成为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之一。

  在现实世界里,“我是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尤其是他的姓氏。而姓氏往往是不能改变的,一般跟随自己的“父亲”,体现对亲属关系、权威力量的一种依附,是这个人的社会关系在他出生时就打下的烙印,是从出生到死亡伴随一生的社会标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选择”的。

  在QQ上却不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把自己命名为一种动物、一种食品、一种情绪,或者随便其他什么;可以使用中国字、外国字、随便几国文字的组合,甚至可以是“火星文”。至于到底给自己起个什么昵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能叫的。而且不喜欢了,心情变了,也可以随时给自己换个新的名字。人们给自己选择的昵称,是自我形象组织建构的一个元素。当然,在QQ的世界里,建构自我形象的元素还有很多,酷酷的头像、个性签名、魔法表情等等同样不可或缺。

  QQ群的出现可以算做近几年网络文化迅猛发展的又一个典型代表。每一个QQ用户基本都是好几个群的成员,不仅有以班级、部门、单位等现实的社会关系为依托所建立的群,还有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的陌生人所建设的群。

  这是一个QQ群用户对自己群生活的描述:“我们车友群的成员一起侃车,一起郊游,一起团购,通过群及时互相问候。在密集的户外活动中大家携家带口犹如一个大家庭,通过彼此家庭的和谐和亲情感染彼此,自觉地遵守着群的秩序。在聚会中大家为自己的团队自豪,并为团队的发展出谋献策,我们曾激情澎湃地为奥运加油,曾为我们的志愿者远赴灾区牵肠挂肚,在每次活动组织上,无论是谁牵头组织都是之前有方案,之后有总结。这些活动中的照片和文字记录无不是我们团队建设的成果沉淀。我们有自己的团队标识、活动车贴、统一编号等,这些辅以表面的形式更加增强我们团队的影响力,真的值得称道。

  “再者,我的一些老友群还是为我们老友之间的友情凝聚起到了功效,老友年龄相仿,工作、家庭环境相仿,大家通过群组织经常家庭聚会,或驱车户外,看着小孩子开心玩耍,老友聚会吹牛也是相当有意义的,调节了工作、生活的压力。

  “一定要感谢的是我加入了一个同我孩子出生日期同月的一个群,爸爸妈妈们来自全国各地,相互真诚地交流育儿心得,遇到困难直接问答,群友肯定是鼎力相助。”

  成千上万真实的人活在虚拟的QQ群里,像这位用户一样有着良好QQ群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人在群里吵架、谩骂,或者带着一些不纯洁的动机,让一些群变得乌烟瘴气。但虚拟世界本来就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和体现,一个QQ群会形成怎样的风气,与拥有什么样的群成员有着直接的关系,QQ群只是一个平台。

  在QQ、QQ群上,博客和论坛上,每天都有很多的用户自发组织起来关注公益、关注环保、关注,这是一种热情而蓬勃的萌芽力量,我们每天都在关注并且重视着这种变化:互联网其实也把美好人性的释放、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紧紧“互联”。

  8.“昨天,JJ(姐姐)带着她的青蛙(不帅气)BF(男朋友)来我家,他不断向我PMP(拍马屁),一会儿说教我做烘焙鸡(个人主页),一会儿说要给我介绍一个美眉(妹妹)做GF(女朋友)。哼,就凭我这样的摔锅(帅哥),什么样的PLMM(漂亮妹妹)找不到?用得着他替我找?线(气死我了)……”

  以上这些看起来像中文,但却有着独特神韵的语言不是哪个组织的“黑话”,而是QQ用户在聊天时常常使用的语言。如果再早上10年,所有人看到这种说话方式一定都会抓狂,以为自己来到了别的星球。但是在QQ用户及广大网民日复一日不遗余力地推广下,现在这些古怪的词语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网络世界里的“普通话”。这种语言最早出现在QQ聊天、论坛回帖中,又在QQ聊天室被“发扬光大”,因此这种网络语言形式又被称为“QQ式语言”。

  要想在网络语言的考试中拿到高分,除了熟悉网络语言的规律,有“语感”,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一个人在哪个QQ群上看到下面一道网络语言“自测题”,那么,想象力就是答题关键了。

  答案:上图表示的是4×50米游泳男子接力比赛。图中g代表男性(gg),m代表女性(mm);上下两侧是观看比赛的男男女女,左右两边和中间的g是参加比赛的男选手,“~”代表水波,“……”代表游泳者打出的浪花。

  在互联网文化的壮美图景中,网络语言以百变的面貌、广泛的认知度成为其中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而每一个网民则是最重要的“造词工人”和传播中介。QQ用户是网络语言积极的创造者,他们活泼幽默、感情丰富,在聊天时发挥想象,群策群力,直接创造出一大批流行词汇。网络文化本质上鼓励、提倡个性化,其一切文化创造或欣赏活动都是以“个人”的名义进行的,它强调“我”的个体的价值,“我”与众不同。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具有同样的特征。Q言Q语的诞生,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人们聊QQ时简化输入和丰富表达手段的需要,他们在自己创造的语言中调侃、幽默,体现和炫耀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

  这些词汇渐渐走出了聊天室、走出了论坛,而是向网络世界之外的领域延展,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语汇中,冲击既有的语言词汇体系。从传统语言学的眼光来看,它们大多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比如大量使用缩略语、谐音词、表情符号、在汉语词后面加上了英语时态形式,如“愤怒ing”、“期待ing”,还有很多错别字,而且错得非常可爱……所有这些让一些不经常上网又无法进入年轻一代的语言体系的语言学家们大为惶恐,他们害怕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命”,因此带头掀起一场学术圈中的大讨论,跳出来大声呼吁要“保持语言的纯洁”,而QQ作为网络语言的大本营则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语言的发展方向不是由几个语言学家就能随意左右的,借用一句流行语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当上网人数激增,QQ注册用户数向一个个新的数量级迈进时,网络语言势不可挡,其生命力也就越来越顽强。今天看来,当时语言学界的那些讨论已经变得没有意义,在网络语言的强大攻势下,语言学家们乖乖“缴械”,再古板的语言学家看到“88”、“美眉”、“伊妹儿”、“菜鸟”、“恐龙”、“偶”、“稀饭”恐怕也知道是什么意思。网络语言也被主流语言所接受。举个典型的例子,“版主”一词已经被收录到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网络词汇“沙发”、“灌水”也为原有词汇增加某些义项。

  最近网络上最红的汉字莫过于“囧”。“囧”,读作“jiong”,与“冏”字通用,意为炯、光明。因为“囧”字的形象像一张人脸:里面的“八”字是眉眼,“口”是嘴巴,所以,“囧”字便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即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QQ用户大展拳脚把这个字改造成了各种各样的QQ表情广为传播,各大论坛上也“囧”字如潮。一个汉字的旧瓶装新酒引发了众人在QQ群上的热烈讨论:是对中华汉字的恶搞,还是与时俱进赋予汉字新的时代意义?

  其实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民在网络聊天时不断创造出新的词语、新的表达方式,张扬个性、释放对主流判断标准的反叛心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创意所做的贡献,进一步巩固着网络语言的胜利果实。

  QQ是网络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它让网民在网络世界里充分享受自由、发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