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与“文化”相拥
时间的列车呼啸而过,不知不觉,2023即将悄然逝去。盘点一年高频热词,大家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双向奔赴、人工智能、特种兵式旅游、ChatGPT等这些新词。但总结细数,“文化”一词也贯穿全年、频度居高不下,一方面它本身自带气质并富有内涵;另一方面,在后疫情时代,文化超越了原有的定义边界,有了全新的时代表达。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今年6月2日,习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0月7日至8日,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文化思想。从“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到习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的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理论指导实践,更来源于实践。2023年,由文化延伸拓展而出的很多领域都出圈大热,淄博烧烤代表着饮食文化,榕江“村超”代表着民俗文化,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代表着诗词文化,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代表着历史文化……复盘解锁今年这些现象级顶流,“文化”始终是不二核心密码。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年,熟悉的烟火味回来了,首先带动的也是文旅市场。去过长沙的人都知道,“凌晨的长沙车水马龙,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以长沙为典型代表的,包括成都、杭州等网红城市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地标性文旅空间和传得开的爆款文化产品。整个暑期期间,这些城市都是一票难求、一房难定。除了网红城市,有着丰富文化内核的古街、古镇、古村等也都是旅游旺地。
当前,文化也是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人文经济学”是今年很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研究的新领域。文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蕴和“催化剂”,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附加值更高,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都体现在产业端,特别是站在数字经济风口,文化数字化方兴未艾,各地都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进军布局,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抢抓新机遇,赶超新赛道,努力让经济融入人文、让人文浸润经济。
对历史最好的传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文化最大的致敬,就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盘点2023,文化是高频热词;展望2024和未来,文化仍将是顶流,贯穿我们生产生活各方面。致敬文化,让我们主动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一个有文心、有文气、有文才的中华优秀文化传人。
相关文章
- 零基预算:财政制度改革进程与影响及其亚集团发布全新企业文化理念及集团徽章
- 和而泰:公司智能化业务板块相关行业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完成了本地化部署和测试主要用于为客户提供基于AI技术的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与落地、公司产品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研发等及竹菊传媒文化一二
-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及蜜桃影视传媒公司在哪V
- AV性网站安卓体验服下载V6137 - 大西北网及一定要多读书啊:学点政治学 看问题稳准狠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守护传承好文化根脉铸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标识及文化自信的底气不只源于中国故事
- 深入把握習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及其內在邏輯(深入學習貫徹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传承五千年智慧: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文化自信思想统一归属感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考古揭露历史真相:不是中华文明来自中东而是中东文明来自中国
- 宗易通文化:传统文化铸就的精神根基 ,成人用品店买什么(2024已更新)最新版本 - IOS安卓通用版
- 四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IOS安卓版手机APP官网下载V ,把“中国”写在大地上
- 发挥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阮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