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 > 正文

科技

首创高中芯片科技教育给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芯”AI背景下教育创新访谈①

admin2024-04-14科技135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提出,“把AI训练成做题家是科技的进步,把人训练成做题家是教育的落后。”在人工智能(AI)发展背景下,怎样以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办学又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提出,“把AI训练成做题家是科技的进步,把人训练成做题家是教育的落后。”在人工智能(AI)发展背景下,怎样以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办学又有哪些新探索?“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创新访谈”系列今起推出,邀请沪上知名学校校长,畅谈如何创新办学,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本期嘉宾:上海市位育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亦群【为何从高中探索“芯片科技教育”】问:今年,位育中学入选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全国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学校打造沪上首个中小学芯片教育科创学习空间。为何从高中探索“芯片科技教育”?答:高中阶段作为通向高等教育的端口,是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环节。早在2020年,学校开启高中芯片科技教育。学校的“芯动位育”科创学习体验中心,依托该基础平台配置相关教学和实验设备。体验中心不同于传统教室和实验室,空间的设计和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相结合,让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概念,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芯片的动力和兴趣,成为激发教师芯片教育灵感的源泉以及芯片科技教育课程生发的土壤,希望实现“双新”(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育人方式的变革。

  问:作为沪上高中首创“芯片科技教育”的校长,您对于培育创新人才,希望带给面向全体学生怎样的科创体验?答:一直以来,创新人才不是“天选之人”,每个人都能够创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学校从“惠及全体、尊重兴趣、鼓励冒尖”不同要求出发,分层打造课程,构建满足基础需求、兴趣发展、特长培养的“芯片科技教育”特色课程群。在通识普及的必修课程中,融通“芯片科技教育”,比如将“数字逻辑芯片”、“电路搭建”融入通用技术学科课程,将“利用芯片架设信息系统的实验”、“计算机传感器”融入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将“半导体材料”融入物理学科课程。《芯片与计算》等系列讲座,让学生切身体会并理解芯片在现代科技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首创高中芯片科技教育给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芯”AI背景下教育创新访谈①

  在选修课程中,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可选择“芯片”类选修课程进一步学习,如《中学生识芯片》、《无线电技术与相关芯片应用》、《芯片与开源硬件》等,让学生在相对系统的学习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面对有学科特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专门开设竞赛、探究类专项课程,满足尖端学生能力的发展。除了线下课程,学校还开发了线上慕课,建立芯片科技教育课程资源库。【Sora来了,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问:有人说,视频大模型Sora来了,这只是开始。面对人工智能新技术,基础教育领域师生如何应对,才能成为面向未来的人才?答: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芯片科技教育”提升学生创造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师生成为“芯芯相惜”的伙伴,成为面向未来的人才。

  学校外联校企、内强师资,打造芯片创新教育导师团队。一方面,挑选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与中科院专家组共同组建全国第一支中学芯片教育导师团队,共同完成课程开发和实施;另一方面,学校广泛开发社会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打造芯片教育师资“天团”。

  为增加学生体验感,开阔学生眼界,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活动载体与发展平台。比如:贯穿整个高中生涯的“科技+”课题研究平台,通过“芯片科技教育”课程的支持,学生从高一便开始启蒙;高二时可自由选择学科教师作为导师,开展感兴趣的课题。学校所有学科实验室、芯片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全部向学生开放,只需提前预约,学生便可进入开展实验。完成课题后,学校会组织研究报告撰写培训,通过2至3年持续性学习、探究、实践,赋能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问:上海有6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位育中学是其中之一,将发挥怎样的辐射引领作用?答:今年,在徐汇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又建成了人工智能学习体验课堂。在后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将继续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依托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进一步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实施方式,开展师资培训指导,推进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开展。学校“芯片科技教育”坚持普及普惠。作为“芯片科技教育”的首个高中举办校,不断加大对区域的辐射。芯片科创学习体验中心已成为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普基地之一,每周接待区内初、高中学生进行微课程体验。寒暑假期间,体验中心面向社区开放,让更多中小学生认识芯片、了解芯片、走近芯片,为“芯苗”的接力培养发挥名校辐射和引领作用。【怎样撬动学生发展的育人杠杆】问:高中生面临“+3”学科选择、生涯规划和高考等,一系列“芯片科技教育”课程如何既不加重学习负担,又与学科育人融合渗透?答:学校开展芯片科技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培养出芯片领域的科学家,而是以此撬动学生发展的杠杆。系列课程涵盖从芯片理论基础到芯片创新应用各方面,与学科不是分离的,而是与各门学科紧密结合。学校将家国情怀的体验和培养,融入科技教育实施过程,在通识普及中,关注学生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培育科学思维,树立“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感。探究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钻研过程中锤炼意志力,将终身受用。问:现在有的学生、家长眼中只有“题”,却不会解决问题。学校自建立芯片科创学习体验中心、实施芯片科技教育以来,带来哪些变化?答:学校陈凯老师自主开发的《FPGA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仿真》课程,学生在为期一年的学习中,不仅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搭建、程序语言等,还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用芯片搭建具有通用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仅高一一年,学生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开展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在学科类杂志发表。以项目化学习实现跨学科发展,设置真实的科创场景,如:芯片应用涉及的“居家养老”、“无人驾驶”、“物联网”、“智能快递柜”等,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展多学科能力,提升科学思维,为今后升入高等院校更专业地学习打下基础。

  学校80多年办学历史上,走出了10位两院院士。今天,对标国家战略和区域布局打造的芯片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特色课程,以及借助未来“芯苗”培养为抓手的特长学生培养路径探索,是“双新”背景下进一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实践。从兴趣到志趣,学生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等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越来越多学子立志加入芯片行业,投身国家科技发展创新之路。

  原标题:首创高中芯片科技教育,给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芯”AI背景下教育创新访谈①